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鄔勝)隨著鮮紅的指印按下,協(xié)議達成生效,一起困擾四年多的鄰里糾紛得到解決。
通行受阻起紛爭
5月下旬,村民張某走進白果鎮(zhèn)綜治中心,反映自家入戶道路是一條一米多寬的土路,出行需要經過鄰居前坪,因鄰居在前坪堆砌了障礙物,每天只能步行進出,給日常生產、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。近年來,多次與鄰居就道路拓寬事宜溝通無果,請求政府介入協(xié)調。
據了解,張某拓寬入戶道路需要經過鄰居前坪。盡管村委會多次組織協(xié)商,期間也達成過初步意向,后都因分歧過大,雙方互不相讓收效甚微。加之鄰居常住外地,且素有嫌隙,參與調解的意愿不強,并在前坪路中央堆砌設置了一臺混凝土攪拌機阻礙通行,一時間矛盾陷入僵局。
圖:湖南衡山縣白果鎮(zhèn)政府組織召開群眾會議,聽取意見建議
多方聯動聚合力
考慮到張某要求正常通行的合理關切,為妥善化解糾紛,白果鎮(zhèn)黨委、政府依托綜治中心平臺進行統(tǒng)籌安排,兩次調度工作進展,并委派班子成員牽頭負責,組織自然資源和村鎮(zhèn)建設事務中心、農業(yè)綜合服務中心、綜合行政執(zhí)法大隊、白果司法所、派出所和村委會等部門單位成立工作專班,先期進行溝通會商。一方面做好當事人的情緒疏導和思想穩(wěn)控工作,明確問題解決前雙方均不得采取過激舉措,避免矛盾進一步升級激化;另一方面啟動調查處置程序,走訪村組干部群眾,厘清糾紛經過原委,聽取意見建議。同時,不厭其煩做工作,動之以情講道理,最終鄰居同意出面協(xié)商。
圖:鎮(zhèn)、村干部與組員群眾現場商定入戶道路路徑
共商互諒解難題
6月18日,鎮(zhèn)、村組織雙方當事人和組內群眾代表圍繞入戶道路要不要修、如何修再次進行溝通。“一大家子人,連條正常進出的路都沒有,確實不合適!”盡管村民們同情張某的遭遇,但奈何原路基部分區(qū)域多年前已被硬化成禾堂坪,修路勢必要破壞前坪,這招致了鄰居的不滿。眼看調解要進入死胡同,工作專班采取“背靠背”調解方式,分別做工作??紤]到雙方為鄰里關系,以后還需相處,本著鄰里和睦的原則,建議張某按照車輛通行寬度將路寬確定為3米,沿著禾堂坪外緣調整入戶道路路徑,并向電力部門申請外移入戶桿線位置,保全路邊已生長成型的樟樹,不影響已硬化的地面,緩解鄰居的對立情緒。同時也耐心做鄰居的思想工作,希望其能夠換位思考,設身處地想問題,自行拆卸移開攪拌機。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調解,最終鄰居同意在不破壞禾堂坪的前提下,讓出部分自留地用于修路。至此,該起因道路通行引起的鄰里糾紛得到有效解決。
責編:王汝福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